amt经典案例

机场风险用什么来管控? -- amt助力深圳机场,促安全高效腾飞

发布时间:2018-01-26

在当今全球经济、社会一体化的时代,飞机出行成为了所有人长途出行的必选方式之一。数据能够最客观、准确的说明问题。根据官方数据统计,2016年全球约有38亿人次选择飞机出行,而在我国每年就约有4.8亿人次选择飞机出行。在深圳宝安国际机场,2016年有4197.14万人次的巨大吞吐量。


 

通过上图可以很明显的看出,近些年来航空业呈现出高速增长的态势,全国各大机场的航线和客流量也是呈现几何级的增长。

深圳机场是“中国五大门户机场”之一,每年的旅客吞吐量数千万人次计,尤其是最近几年,深圳机场的旅客吞吐量一直处在国内前几名的位置。

伴随着深圳机场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风险管理工作也随之变得更为复杂。如何在做好风险管理工作的同时保证效率?如何提高风险管理工作的实施效果?如何有效实现风险管理体系的知识复制等等,这些都是深圳机场面临的挑战。

为了系统化解决以上问题,amt携手深圳机场,共同建设全面风险管理信息系统,通过流程优化和信息化手段实现风险识别、风险评估、风险应对和监督检查的业务闭环管理以及对风险预警、风险案例、风险提示的管理表单和管理流程固化,全面实现风险管理的规范化和标准化,提高风险管理的效率和效果。

在深圳机场风险管控项目上,amt项目负责人邱怡来带领深圳机场风控项目组经过大量的调研走访领导、中层干部和基层员工,根据实际情况以及深圳机场对风险管理在业务上的需求以及服务和技术的需求,经过多次会议汇报确认,最终成功定制了一套全面的风险管控系统。


通过风险管理系统协同作业,系统运行半年多来,成效明显,不仅极大提高了风险管理工作的效率,而且解放了大量的人力,风险责任单位、风险管理部门和风险统筹组织部门可以把精力和时间集中在“业务”而非“事务”上。

第一,解决了风险管理中的管理和业务两张皮的问题。以前,风险管理部门制定了风险管理制度,然而这些制度究竟有没有融合到业务中?只能通过一周一次的人工检查来监督,效果微弱。现在,有了风险管理系统,业务执行的过程被动态呈现在系统中,风险防范的措施有没有做、做的是否到位,一目了然。这使得风险管理工作摆脱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同时也提高了各部门间协同工作的效率。

第二,解放了人力,提高了效率。

以前的风险管理业务过程是通过手工处理的方式来呈现的,工作量大,交叉点多,不仅费时费力,而且效果不佳,差错很难避免。举例来说,风险管理工作需要大量的底稿,这些底稿要通过人工分解、下发到几十个风险责任单位,每一个风险责任单位又要经过若干轮人工流转、处理,然后收集到风险统筹组织部门,经过对问题的归类整理,再分门别类分发给十几个对应的风险管理部门处理,然后又归结到相应的风险统筹组织部门。每次风险识别和风险评估的组织都要经过“分解-组合-再分解-再组合-汇总”的过程,流程非常复杂,出现差错的概率也较高。

现在这一切都通过风险管理系统来开展,风险管理工作自上而下有序组织,自动分解和组合,实时监控,自下而上汇报流程规范化,不仅有序、高效,而且省时省力。

第三,整合了多套风险管理方法,解决了业务部门多次重复汇报的问题。风险管理具有多个牵头部门,业务部门经常需要向不同的风险管理牵头部门分别整理汇报材料。现在,只需要一次填报即可满足不同风险管理业务的需要,避免了业务部门重复不必要的整理汇报工作的麻烦。

风险管理一定要跟业务结合起来。通过it系统将完善的风险管理措施与落地执行绑在一起,保证制度不是挂在墙上,而是踏踏实实执行在业务中。在这一点上,深圳机场走在了同业前列。

让每一个成功企业的背后,都闪耀着amt顾问的智慧!

如果您对以上文章感兴趣,可拨打400-881-2881或点击,预约专家,进行互动哦!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