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mt经典案例

农粮产业互联网的实践——粮达网案例

发布时间:2018-01-10

在近日由工业和信息化部、中国科学技术协会指导,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工信部软件与集成电路促进中心、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政府、中国科协企业创新服务中心、中国产业互联网发展联盟联合主办,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产业互联网研究中心、amt(企源科技:833132)全程协办“2017中国产业互联与数字经济大会上,粮达网ceo杜峰先生为大家分享了产业互联网转型实践,以下我们整理其精彩观点,来看一下农粮领域的产业互联网是如何打造的?

目前产业互联网在各不同行业、不同细分领域中都有一些创新实践,其中我们看到有一些共性的感悟、观点,可以在不同行业间相互借鉴。今天,我也带来了粮达网实践中的一些想法与大家分享:第一,我想先介绍下农粮产业的基本情况和产业链现状;第二,分享一下我们在两年多的实践中形成的一些经验;第三,农粮产业互联网作为一个实践案例,它是如何展开的?

 

2017年,中国粮食总产量是6亿吨,这一数据告诉我们农粮行业的市场非常大。6亿吨的粮食产量,玉米2亿吨,水稻2亿吨,小麦1亿吨,其它粮食将近1亿吨,玉米是农粮里面最大的品类。因此我们的农粮电商平台就从玉米这个最大的品类开展。

 

农粮作为一个很大的行业,面临着怎样的变化呢?如果再早一点去做互联网转型或升级,可能还不是时候,因为在这个时候,大家对这个市场并不太了解。跟老百姓息息相关的农粮,比如小麦、玉米、稻谷这三大主粮,实际上国家进行了十多年的临储托底,意思是国家作为最大的买家,买完囤到粮库里,然后慢慢在网上拍卖,这个时候是没有市场化环境的。到2016年,农粮整个领域开始进行价补分离,意思是国家不全托了,一部分留给市场,这是打开农粮市场化的一个非常好的时机。我想告诉大家的是:农粮这么大的一个规模化产业,实际上刚刚进入一个完全市场的阶段,是可以大有作为的产业,也有非常多的机会。

 

现在农粮产业链市场是怎样的呢?我们以玉米全产业链的全景图为例,这个链条很长,从农户种植端开始,经过小粮贩、小经纪人,把这些玉米不断地送到烘干塔,然后进行上游贸易商的集并,再到干线的贸易商进行集并,经过多层环节,从北到南,从生产地到消费地,从养猪场到消费场,等等,形成一个非常大、非常长的产业链。产业链的层级很长,生产和需求的反馈,都存在着优化的空间。

 

从农粮来讲,整个信息化程度非常低。粮达网在进行互联网转型升级时,我们总结出了行业五大痛点,即信息不通畅、粮食价格在运输过程中有很多的波动、交易过程缺乏履约保障、大宗商品供应链金融的资金不足、物流的集约和运送效率低下等。产业痛点就是互联网转型升级的契机,因此农粮产业的现状是一个大宝藏,是需要互联网升级的一个宝地。

 

粮达网经过这两年的实践,我想分享三个观点。

 

第一,不管是自营还是建平台,只要通过“去链结网”提高了整个产业链的效率,创造了价值,都可以作为产业互联网改造的手段。如果要做自营,只要去掉一些中间环节,通过自营提高了整个产业链的效率,降低了成本,就是一个成功的案例。如果是搭建一个平台,则要为更多的小微企业提供服务。

 

第二,如果要做产业互联网化,那么你一定要站在全产业链的角度。正如amt共同创始人王玉荣女士所说,过去的企业家是站在一个企业的角度,而在未来,如果你想搞产业互联网,那一定得站在一个产业链的角度,从企业家到产业家。把一个产业链拉长要看效率,如果你让其成本降低、效率提高,那么这个产业互联网升级便是正确的做法。

 

第三,在整个产业互联网改造过程中,一定要用it技术强化信息链反馈。通过it技术保证了信息反馈的时间和价值,都过数据的采集和沉淀,促进整个产业链的信息反馈,对需求端得以快速反映。只有it技术在整个产业链里渗透地越多,产业互联网的改造价值才会越高。

 

最后,我简要介绍一下粮达网。粮达网是由中粮集团和招商局集团携手打造的大宗农粮一站式综合服务平台。实际上,大宗b2b产业改造,一定有这三个元素:交易、金融、物流。作为产业互联网非常重要的三元素,我们一直也是按照这几个元素来规划的,但是每个行业或每个企业的路径顺序会不太一样。

 

粮达网是以供应链金融来切入的,因为我们发现对于农粮大宗商品交易来说,产业链中最大的痛点和需求是解决资金周转问题。供应链金融要求有一定的风控能力、资源能力,而粮达网依托自身资源能力搭建产业互联网平台,从供应链金融切入也是可行的。从供应链金融到物流,再到交易,最后到数据平台,粮达网是这样的一个四点合一路径模式。粮达网平台201511月上线,201611月达到200多亿,201711月达到450多亿。

 

最后总结一下,农粮产业互联网的前景非常好,但路漫漫仍需砥砺前行,需要提高长时间对产业不断服务的能力,最后才能形成一个非常大的农业产业生态圈。

如果您对以上文章感兴趣,可拨打400-881-2881或点击,预约专家,进行互动哦!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