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在看《美人鱼》,我在看《功夫》
发布时间:2017-06-14
引言:在《美人鱼》热播之际,我们翻出amt共同创始人王玉荣十年前发表在畅享博客上,一篇观周星驰《功夫》电影有感而发的文章。在忙碌一周后的周五下午,让我们跟随作者一起,来回味下这部经典影片~
正文:
昨夜cctv-6播出周星驰的《功夫》,感动得掉眼泪
《功夫》全国热映的时候,我曾经在上海的电影院看过,当时就有写点什么的想法,但一直搁置下来。昨天,是偶然地看到、于是重温一遍,结果再次感觉到那种震撼。
为什么震撼?
一、《功夫》的灵魂是“善恶抉择”,较之其他中国大片的主题更高一筹。
《夜宴》讲的是宫廷内斗、人有欲望;《满城尽带黄金甲》仍是宫廷斗;《无级》讲的是忠于王、忠于主人的那个promise;《十面埋伏》讲的是章子怡、金城武饰演的一对恋爱男女的坚守--这些主题较之好莱坞大片《勇敢的心》、《辛德勒名单》等,都是小主题、窄的主题,打着很多中国封建忠君、关起门来自家利益是最大追求的烙印,在人性的终极矛盾上挖掘不深。
而“向善”还是“向恶”,选题就显出胜人一筹。当恶势力象斧头帮的乌云盖顶一样压过来的时候,我们每个人怎么抉择,能不能做到象周星驰饰演的小角色那样,被火云邪神三拳把头都打到地里看不见的时候,如果我是他,我会怎么抉择。周星驰的抉择是:拿起小木棍,仍然坚定地去敲那个坏蛋的头。看到这里的时候,我眼泪都掉下来。
而周星驰为什么能够做到?我想到一句流行在很多上网人士签名档中的话,“不是你能不能,不是你敢不敢,而是你信不信”。周星驰从小拿到那本《如来神掌》的时候,他就信,所以他会打破储蓄罐,用自己所有的钱,去换“世界和平”(兜售《如来神掌》的乞丐做销售鼓动时的一句台词);当他去解救小哑女的时候,他信,所以向那些霸道的小男孩打出他那毫无功力的“如来神掌”。
但社会是残酷的,一幕幕的“变坏才有钱、才有女人”的活教材比比皆是,被生活窘迫压地喘不过气来的时候,周星驰动摇过,也徘徊在做个小打劫、小骗子的边缘。但他始终没有突破自己的道德底线,因此也就没有能成功杀一个人而入了斧头帮。
“坚守道德底线、坚持不沦为恶人”是要付出代价的,在包租婆那里被众人打、在斧头帮那里差点被砍杀、在公交车上被四眼打、被火云邪神打的都快没有了,这一切都不断说明:“做好人难、做恶人易”、“做好人吃亏、做恶人得逞”,于是,“向善”还是“向恶”这个抉择也就一次次沉重起来、艰难起来。
我们自己又何尝不会在这种抉择中背离道德底线,见到公车的小偷你怎么办、看到有人偷井盖你怎么办、看到有人在超市顺手牵羊你是否举报,是选择“棒糖”还是选择“斧头‘?大众的心理往往会逃避、会选择一个中间“难得糊涂”,而这种糊涂成了“恶的斧头帮”的最大帮凶。
我们每个人都可能会感叹,我们的社会怎么会这样、怎么会有这样或者那样不美好的事情,其实,社会是由一个个你、我、他构成,你、我、他的“善恶考卷”又能考出多少分呢?周星驰就是这样,用他的电影语言冷静、毫不说教地揭示了现实生活的这种深刻的冷酷、这个摆在所有人面前的这个普遍难题。
这种“抉择”,在《大话西游》里也是灵魂,至尊宝是选择土匪头子生活、还是带上金箍去西天取经,至尊宝的抉择是后者。但我觉得,《功夫》的“抉择”更有力量,因为,至尊宝的选择是这样:“舍”的是“土匪头子自由”,“取”的是“受紧箍咒的约束去西天取经”,放弃小我成就大我。而周星驰《功夫》中小人物却是一种“善则可能死”、“恶则苟且活、且活的飞黄腾达”的抉择。“生”还是“死”,“玉碎”还是“瓦全”,这种抉择更难、“舍”的更彻底,因此我觉得《功夫》在主题深度方面相对《大话西游》是更胜一筹。
让我们再重温那个细节,小人物“抉择”的结果--小木棍仍然被举起、去坚定地去敲那个大坏蛋的头。这种结果,传递了一种乐观:善最终会战胜恶。只要我们每个人在抉择时再多偏向“棒糖”而不是“斧头”,那么我们每个人就会有希望、这个社会就会有希望,“世界和平”、“和谐社会”也不是不可能。--“不是你能不能,不是你敢不敢,而是你信不信”。
我甚至联想到amt自己,“中国会出现年收入10亿的管理信息化咨询公司”、“我们将成为中国人创办的世界级咨询服务企业,成为中国的埃森哲”、“amt品牌怎么跟着我们的国内客户的国际化步伐走向海外”,这些探讨最初在amt经理会上提出时,不说别人,我们自己的一些股东、合伙人也觉得很遥远--“不是你能不能,不是你敢不敢,而是你信不信”。
二、情节设计细致入微、环环相扣,甚至到了每个镜头、每个场景的衔接都要深思熟虑的地步
中国大片一直被垢病为“情节不严谨”,《功夫》中,周星驰自己是编剧、导演、主演,我后来一想,“编剧”这个角色也非他莫属,很难想像能有其他人能完成这样一个大主题、小细节、又是周星驰式幽默的全程情节设计。
我们来举个例子。当双人琴魔出现的时候,为什么三个好汉被杀死的顺序依次是使飞腿的那个、使钢圈的那个、使棍的那个呢?这个顺序能颠倒吗?
--不能。我们来分析一下,斧头帮把汽油倒在妇孺身上的时候,是使飞腿的那个最早出头、然后是使钢圈的那个、使棍的那个。这个顺序惊人的相似,是偶然吗?不是。
因为,三人中,使飞腿的那个武功相对最差,然后是使钢圈的那个,使棍的那个最厉害。因为“武功越高的人越知道隐忍的重要”,所以,斧头帮把汽油倒在妇孺身上的时候,是使飞腿的那个最早憋不住,然后才是使钢圈的那个、使棍的那个。而双人琴魔出现的时候,为了逐个击破三个好汉,他们从最弱的那个开始动手。使飞腿的那个只听了几小段琴音,就头部流血而死;使钢圈的那个只能抵挡几招;而使棍的那个几乎能把棍戳到双人琴魔的鼻尖了才打不过的。这也正说明,三人中,使飞腿的那个武功相对最差,然后是使钢圈的那个,使棍的那个最厉害。
这种细腻的情节还能列举出很多,都能体会出周星驰编剧的良苦用心。比如,我仔细数了一下整个片子中“谁能打过谁”的层次,一共11层,即:
1、霸道的小男孩可以欺负哑女;
2、周星驰可以欺负霸道的小男孩,他把人家的皮球给踩瘪了;
3、文质彬彬的四眼仔可以欺负周星驰。
4、四眼仔肯定怕警察。
5、警察被冯小刚扮演的黑帮老大痛打。
6、斧头帮把冯小刚给灭了。
7、三个好汉打垮斧头帮。
8、双人琴魔杀死三个好汉。
9、包租婆夫妇让双人琴魔衣不附体。
10、火云邪神打败包租婆夫妇。
11、周星驰用如来神掌打败火云邪神。
这11级别,和我们现实社会的层层关系又是多么相似,我一边列举的时候,就一边想起我“流程管理”讲课时候讲的那个“企业组织结构的金字塔”。:)
在这个层次中,大众普遍对更高层次的人有期待,觉得他们更厉害、更应该“维护世界和平”,也就是《功夫》片中引述的《蜘蛛侠》的那句名言,“more power, more responsibility”。这句话对吗?大众应该这样期待吗?《功夫》的回答是no。周星驰扮演的小人物,其实没有power,但一样有responsibility,甚至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周星驰能够这样做,比他层次高的四眼仔为什么就不能做到呢?
这就要谈到四眼仔在片中的隐喻:四眼仔就是比喻我们这些观影的白领。四眼仔在片中着衬衫、带金丝边眼镜、乘公共汽车上班,这不就是白领的日常工作写照吗?一个巨大的拷问从片中浮现出来:周星驰能够相信“世界和平”、能够举起那个小木棍痛打坏蛋,你、我,四眼仔的白领,能做到吗?--鲁迅曾经著文说,“我看出自己的小来”,贾樟柯说,“鲁迅作品中描写的黑暗,给我很大启示”。这种对“自我黑暗”的审视,着实是压得人透不过气来。
三、特效的创新、精细,很好地为主题的弘扬而服务
一些好莱坞大片,场面盖过主题;一些国内大片,也存在这个问题。把“目的”和“工具”倒置了。而《功夫》一篇中,无论是硬功夫的设计、还是浪漫化镜头的设计(比如周星驰最后冲上云霄),我觉得都是符合情节发展、符合人物特点的,而不是为了打而打。套用我们管理咨询常说的话,管理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业务问题,支撑战略发展,而不是为管理而管理。这些特效,很好地体现了“电影是对运动进行拍摄的一种科学”,把观众吸引到影院,把主题潜移默化地进行了弘扬。
四、结尾的再次追问:“如来神掌”在你面前,你信还是不信?
《功夫》一篇的结果,曾经被影评人士认为是一种“大反底”,就是,结尾颠覆全剧。镜头又回到小哑女和小男孩,也许,11级别的欺压和反抗、所有的功夫奇迹其实都没有出现过,只不过是小男孩的一场幻想。但我觉得,哪怕这种观点成立,也是一种欲扬先抑的手法。就算都是“一场幻想”,小男孩最终也没有战胜恶势力,那么,当最后一个镜头,那个很象骗子的乞丐拿出一大堆各种《如来神掌》向一个鼻涕丑孩兜售的时候,如果你是那个鼻涕丑孩,你信还是不信?
这种“信”和“不信”,如果用管理学的专业语言来解读,就是那个著名的“冰山”理论:人的行为是水面上的冰山一角,而其价值观、人生观、个性、特质、性情等才是支撑冰山的根基。我们为什么在“行为”上会“难得糊涂”,正是因为“冰山之下”的“价值观”层面,我们‘不信’,我自己的一次善举就推动着“世界和平”。
遗憾的是,并不是所有观众都体会到周星驰的这种拷问的良苦用心。
回想起《功夫》宣传期,电视里播出过一段“周星驰面对众记者”,当时我感到周星驰相当无奈,因为记者不是问“你和朱茵最近有什么新发展”就是问“这个片子的搞笑台词为什么没有那么多了”,周星驰当时期待地反问各位记者,“你们觉得哪张海报比较好啊,是我左右手拿棒糖和斧头那张,还是我打太极那张,还是我被压垮”,记者回答说,“打太极那张,因为体现出星爷你有功夫”,或者说,“压跨那个,因为搞笑”。我当时感到周星驰有一种强烈不被理解的表情。
我心里想,周星驰是期待记者回答他,“喜欢左右手拿棒糖和斧头那张”,那就表示他的“善恶抉择”的主题得到了共鸣、历时三年打造这门经典电影的所有心血没有白费。也是为了帮助周星驰把这层意思更广泛地阐明出来,笔者写出此文。
虽一家之言,难免妄断臆猜,但,不吐不快。(本文作者:王玉荣;本文来源:畅享博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