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悟道 | 席酉民 :泛知识时代的“弱智”
发布时间:2017-06-14
导读:21世纪成了知识泛滥的时代,人类易于获得日益丰富多彩的知识,同时却面临越来越严重的复杂性、模糊性、不确定性和快变性,要赢得未来,我们该如何做?
当今,无论称之“知识经济”、“知识爆炸”还是“信息爆炸”时代,其基本特征是科学技术日新月异,新知识、新成果层出不穷。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统计,人类近30年来所积累的科学知识占有史以来积累总量的90%;据英国技术预测专家詹姆斯·马丁的测算:人类的知识在19世纪是每50年翻一番,20世纪初是每10年翻一番,20世纪中后期每5年翻一番,而近10年大约每3年翻一番。
加上it和网络技术发展,知识发现、传播和分享机制发生了革命性变化,21世纪成了知识泛滥的时代。在这个时代,做任何事情都需要知识,人们也更习惯依靠获取信息“间接”地提高自身的知识水平和能力。这个世界更需要的是学习能力、选择知识的能力;再博学的人,不懂选择和持续学习,便有沦为落后、平庸、愚昧、无知的可能。
知识的充盈,共享的便捷,传递的高效,更新的频繁,不仅导致知识泛滥,而且造成泛知识现象,如泛知识环境(ubiquitous knowledge environment),即由网络设施、硬件、软件、信息资源、人等有机组成的知识基础构造,是知识型社会的一种综合的信息基础设施,它通过强大的计算、存储和通信,使人、数据、信息、工具、设备等资源既能更充分地发挥作用,形成了一种普遍的、综合性的知识环境;泛知识化,指世界上所有事情的所有方面都可以转化为知识,并可数字化和容易学习分享;泛知识分子,仿佛所有人一夜间都成了知识分子,当然他们也有一定的分化,如“精英”、“公知”、“一般知识分子”、“知道分子”,等等。
泛知识现象在促进社会知识化发展的同时,也会误导人们的学习行为,如乐于“知道”而缺乏深入专研、独立思考、理性质疑,长于拷贝、安于简单拿来主义(take for granted),习惯于想当然、以点盖面、以偏概全,“漂亮”箴言满天飞、鱼龙混杂、真假难辨、甚至以讹传讹……催生了浮躁、浅薄、抑或“弱智”。
医学上讲,弱智是一组症状,是由某些疾病或其它有害因素引起的。如,感知速度减慢,注意力严重分散或注意广度非常狭窄,记忆力差,言语能力差、只能讲简单的词句,思维能力低、缺乏抽象思考能力、想像力和概括力,数字概念弱化,情绪不稳、自控力差,意志薄弱,交往能力差等等。时下社会中,我们不难发现这些“症状”的广泛性,着实应引起人类的高度重视:在充分享受知识社会的“红利”的同时,需非常谨慎地控制其潜在的危害和“成本”!
从浮躁、浅薄以及“弱智”症状产生的原因,我们不难给出一些基本的预防处方,如静心专注、深度学习、惯于钻研、独立思考、理性质疑等等。
例如,在微博上看到“事业成功黄金法则”:
你能尊重多少人,就有多少人尊重你
你能信任多少人,就有多少人信任你
你能跟多少人协作,就有多少人跟你协作
你能让多少人成功,就有多少人帮助你成功
在被征服或感动的一瞬间,不应简单认同,而是反思或揣摩:从中能获得的真谛是什么?其实在生活中,这种对等交换的法则只是一种美好愿望。更理性和真实的做法应该是,弄清自己做事的原则和底线,恪守自己的行为规范,走自己的路。若得到相应回报,开心快乐;如暂时未得到应有馈赠,不气馁,该干什么干什么。你就会收获心地坦荡、天宽地阔......
再如,某著名大学校长告诫学子:
方向比努力更重要
能力比知识更重要
健康比成绩更重要
生活比文凭更重要
情商比智商更重要
广为流传和受到好评,实际上这些比较意义不大,因为它们就像一个硬币的两个侧面,不因为一个不重要你就可以放弃它。在生活和工作中,虽需坚持要事优先,还要妥善兼顾必须面对的相关事宜,这样才可能拥有真实和丰富的人生。
在泛知识时代,人类易于获得日益丰富多彩的知识,同时却面临越来越严重的复杂性、模糊性、不确定性和快变性,要赢得未来,需要学习和整合人类智慧,需要探索、比较、反思、融合,螺旋式上升。
希望更多的人意识到现代社会这些风险,从“弱智”走向成熟,即真正知道自己想要什么,想如何与人和社会相处,而且可以平静地做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