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过后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方向的深度思考
发布时间:2020-03-04
突如其来的灾难让很多企业措手不及,短期内难以复工造成的经济损失难以估量。部分企业借助于“钉钉”之类的协作工具远程办公,解决了部分问题,然而大型工业企业不仅要解决沟通问题,更要解决协同问题。只有解决人与人之间的协同、人与机器的协同、机器与机器之间的协同、产业链上下游之间的协同,才能真正实现“非接触式”生产。本文重点分析了疫情过后,传统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的三个方向。
关键词:远程办公 协同 产业互联网 工业互联网
2020年己亥和庚子年交替之际,一场突如其来的灾难席卷中国大地,波及全球。影响最大的是交通、餐饮、酒店、旅游等传统服务业,其次是工业企业尤其是制造业,而以“线上”服务为代表的数字产业经济却大幅增长。目前除了关系到国计民生的企业已复工外,大部分企业还在等待各地政府的复工批准,政府在控制疫情和复工之间面临两难的抉择。这场疫情到底要持续多久才能控制住,对经济的影响到底有多大,现在谁也无法预估。这场疫情过后我们要反思的地方很多很多,对国家而言要反思突发公共事件处置的体制、机制,相关的法律法规是否完善,产业经济结构布局是否合理。而对于我们企业的决策者而言,要反思为什么有的企业损失小,而自己的企业损失却很大呢?下面我想从传统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来谈谈这个问题。
由办公协作向业务协同发展
这次疫情确实火了一些提供移动办公saas服务类的公司,如阿里的钉钉、腾讯的企业微信、金蝶的云之家、华为的welink、字节跳动的飞书、以及三大运营商的视频会议等。这些工具分为三大流派,以阿里、腾讯为代表的互联网派,以金蝶为代表的传统oa派,以华为及三大运营商为代表的ict派。这些工具的使用确实给未能及时复工的企业带来了便利,能部分解决在家办公的问题。但这些工具主要用于视频会议等通讯沟通及简单的公文处理,无法处理业务协同。比如说,大家开远程视频会议讨论要处理某客户重要订单,查询库存是否需要采购原材料,然后安排组织生产,结果发现远程无法处理这些事项,原因是这些系统之间并没有打通,也没有和“钉钉”之类的工具集成。所以开完会还是不能解决问题,还得冒着风险去公司处理。尽管钉钉、云之家等平台集成了第三方凯发k8娱乐的合作伙伴开发的crm、erp等业务处理系统,但这些功能都很简单,只适合中小微企业,或者业务复杂度不高、业务流程短的企业使用。对中大型企业尤其是工业制造业这种业务复杂度高、业务处理流程长的企业却显得力不从心,无法从根本上解决这些企业的远程协同问题。
按照迈克尔.波特的价值链理论,企业的价值分为两个维度,一个是以业务为主线的主价值链,一个是支撑业务的辅助价值链。现有的大部分中大型企业基本上是以价值链维度来划分组织及流程设计,而且大都采用科层式的组织架构,与此相对应的组织划分就是管理职能部门及业务部门,一般的工业企业价值链见下图一
图一 :价值链
要使这么庞大的组织要得以高效的运转,必须高度依赖于信息系统。数字化技术基础较好的企业实现了业务和管理职能的数字化技术全覆盖,而且系统之间做到了数据集成、流程集成、应用集成及界面集成,大部门企业虽然建设了一些系统,但系统之间缺乏集成,到处是烟窗林立,信息孤岛,还有一部分企业很少有信息系统支撑。即使是数字化技术基础较好的企业,设计之初并没有重点考虑远程协同问题,很多系统仅限于在办公网内部访问。而且在功能设计时也没有考虑全线上化特点,比如说合同审批,还是在线上审批完后打印出来盖公章,而没有设计电子签章。这种功能设计对于正常的情况没有问题,但遇上此次疫情就没有办法实现全部的远程在线协同。
理想的协同应该是通过数字化技术实现沟通协作、业务协同,这就要求信息系统实现全业务覆盖,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以家电企业为例,理想的情况是从接到客户个性化定制订单(c2m定制)开始驱动一系列流程,业务主线是从协同设计到排产、到供应链管理,到生产执行再到物流运输,直到把商品交付给客户,管理主线是采购合同审批、财务结算、绩效管理等等。理想状态下的人与人之间的协同见图二
图二 :人与人协同
由人与人之间的协同向人与机器的协同发展
上面描述的理想化状态只解决了人与人之间的协同,但是在生产操作层还需要工人现场作业,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这种极端情况下,还是无法解决生产的问题。因此需要生产层面的自动化、智能化、智慧化,实现机器与机器之间、人与机器之间的高度协同,才能实现订单驱动产品的生产,才能真正实现远程工作。德国倡导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美国主张的“再工业化”、中国推行的《中国制造2025》正是在国家战略层面去推动实现这一目标。根据德国的cpps技术框架体系和美国的cps技术框架,在设备层要构建的工业互联网框架要实现“智能感知、网络协同、敏捷响应、高效决策、动态优化”。因此理想情况下的全局协同框架见图三(略去了管理支撑信息层)
图三:人与机器协同
通过工业互联网不仅仅是为了解决远程协同的问题,更重要的是通过工业互联网能够提高生产效率、降低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和提升产品的附加值,甚至通过工业互联网开放平台的建设能衍生出新的商业模式。在建筑工地,通过3d打印及建筑机器人的使用代替建筑工人手工劳动,不仅解决劳动力短缺的问题,而且能提高建筑质量和劳动生产率。可以通过远程指令操控无人驾驶的工程机械现场施工,像“火神山”、“雷神山”这种工地平整不需要工人现场施工,大大减少了工人交叉感染的机会。通过bim和数字孪生技术的使用,能实时感知建筑物的状态变化,为运营和优化能耗提供依据。在智能化工厂,大量的工业机器人代替操作工人,能实现无人化工厂,人通过远程指令直接指挥机器人生产。
并非每个企业都有能力去建立自己的工业互联网,因此往往行业的头部企业利用自己的优势先在自己内部建立工业互联网,然后把这个平台开放出来供行业其它企业使用,形成工业互联网平台。如航天云网、徐工汉云、三一树根等就是典型的代表。
由内部协同向产业链协同发展
在产业越来越全球化的今天,尽管解决了企业内部横向和纵向的协同,但生产所需要的原材料供应商、零部件供应商及物流运输企业如果没有协同的话,还是解决不了生产问题。制造业往往涉及到原材料及零部件上千种、牵涉到产业链上的供应商众多,因此必须解决产业链协同的问题。产业链协同往往超出了单个企业的能力范围,但在国家的政策鼓励和支持下,行业的头部企业利用自己在产业链上的优势地位,建立起产业互联网平台,在产业链上的企业链接到一起来解决供应链协同问题。理想状态下的供应链协同见图三
图四:全局协同
智能化时代信息安全所面临的挑战
智能化时代要实现全局协同就必须打破企业内部边界,实现全局的信息互联互通。不仅仅是交易类型的指令,还有对设备层的控制指令要通过互联网传递,这对信息安全提出了新的挑战。目前存在两种类型的典型极端情况,要么是什么防护都不做,让数据在互联网上裸奔,存在极大的安全风险,要么干脆“闭关锁国”,既无法远程协同也无法产业链协同。
安全是一把双刃剑,过于安全会降低用户体验,甚至阻碍信息互联互通,过于宽松引发的信息安全事故会给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为了应对新的安全挑战,首先我们必须改变传统的安全设计理念,由被动防御变为主动防御,化安全防御于无形,做到“手中无剑、心中有剑”。这样既有良好的用户体验,又能符合安全要求,做到风险与效率的平衡。其次我们要做到全方位、立体式防护,建立起端到端的保护体系。第三我们要采用分层、分级的保护方式,针对不同等级的信息资产采用不同的保护等级。第四在安全技术组件的选择上,必须与时俱进。物联网安全、移动终端安全、全链路安全加密、态势感知将是主要的安全技术手段。
近年来国家相继颁布了《网络安全法》、《网络安全等级保护2.0》,在国家层面推动信息安全的建设。但也要看到相关部委颁布的有些保密文件需要随着技术的进步而修订和完善,否则会阻碍企业信息的互联互通,不利于推动全局协同。
由公司制向平台化转型
自1862年英国颁布《公司法》以来,已经走过了一百多年的历史。诞生于工业革命时代的公司制,通过契约和激励把股东、客户、员工的利益捆绑在一起,对推动工业革命起了巨大的作用。但随着以智能化为特征,以知识经济为主体的第四次工业革命的到来,公司制越来越难以适应新时代的发展。中欧工商管理学院龚焱教授在《远程办公第十天,我突然明白什么叫“公司制的黄昏”》一文中写道,远程办公的出现会加速公司制的消亡。平台化取代公司制是大势所趋,在平台内组织网络化– 各组织间借助信息化工具,实现实时直连和沟通;组织扁平化 – 构建“前-中-后”台模式,前台小团队灵活机动 对接市场,组织自适应 – 弹性组织,根据市场变化自主调整。当然这个变化会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不会一撮而就,需要相关法规、制度的修订和完善,还有一个观念转变的过程。
结束语
风物长宜放眼量,“数字转型”莫相忘。企业的决策者们要未雨绸缪,疫情过后把数字化转型提到议事日程上来,尽快实施数字化转型战略,才能在未来的不确定性环境中适应变化,立于不败之地。
肖鹏
amt事业合伙人
数字化转型专家、产业互联网、工业互联网研究学者,中国人民大学商学院mba企业家导师,emba企业家考官
先后担任顺丰商业副总裁、cto,新奥集团信息中心副总经理、ibm 首席咨询顾问(首席架构师)。有28年的信息技术经验,其中15年的机械制造业、5年的能源行业、8年的互联网行业。设计过多个大型企业架构,管理实施过多个大型it建设项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