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如何打造新经济产业集群?
发布时间:2018-08-10
2018年8月8日,第八届中国(洪合)毛衫文化节暨金秋毛衫采购节开幕,在当天下午,以“智汇洪合,众创新篇”2018中国(洪合)毛衫产业大数据与智能制造为主题的论坛在洪合众创毛衫精品市场举行。amt研究院院长、浙江清华长三角研究院产业互联网研究中心副主任葛新红女士受邀参会,并发表了关于 “产业互联网与供应链金融实践”的主题演讲。
今天中午我参观了毛衫博物馆,感触颇深。第一,像毛衫这样的传统产业,其背后也有着数百年深厚的文化底蕴。第二,当传统产业一旦与互联网、大数据这样的新技术相结合的时候,一定能迸发出无穷大的活力。
作为一个个实体经济的产业集群如何通过与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供应链金融的深度融合,带来整个产业、区域经济的转型升级?这是我们产业互联网研究中心一直在研究和实践的课题。
尤其在整个长三角区域,我们看到了非常明显的块状经济特征,一方面产业集群特征明显,另一方面,比如毛衫、布艺、箱包等产业上有成千上万个中小微企业,普遍处于小而散的同质化竞争。如同“木桶理论”中小企业有很多短板限制其发展,而要想补齐短板,是一件非常难的事,那么,这些企业能否通过互联网的模式抱团取暖,形成新的产业互联网模式呢?实践证明:通过产业平台可以帮助产业中小企业搭建完整木桶,提供结构性木板(基础类共享服务)补齐,功能性桶箍(增强类共享服务)加固。
产业互联网本质上是我们要共同打造一个木桶。桶底是产业互联网共享平台,桶身的每一块纵向板子可能就是产业中的研发、设计、营销、物流、金融等共享服务,桶箍就是一系列的纵向共享服务,比如知识产权、管理咨询、检验检测、品牌孵化等。于是,通过打造这样的一个共享木桶,使每家企业做自己擅长的事情,短板部分就从这个共享平台上得到赋能。所以,打造新时代的新经济产业集群,首先要打造一个线上的产业共享服务平台,提供技术、金融、物流、集采等一系列共享服务;当然也不是纯线上的,每一个实体产业的根基就在于线下所有实体的运转,比如家纺城、皮革城等产业新城线下实体体验,线上线下的结合让每一个实体产业在产业互联网中形成了新的变化。未来的产业格局,通过线上平台让我们的生意可以7×24小时不打烊,做到全中国全世界,这就是产业互联网可以为我们带来的新的想象空间。
当前工业互联网非常强调的一点是:服务型制造、制造业服务化。我们在整个生产制造过程中,除了制造还有大量的生产性服务环节,那么,我们有没有可能把这些生产性服务环节变成一个个赋能的平台。这里有一个成功的案例,毛衫解决的是穿的问题,而这家企业解决的是吃的问题。
鲜易这家企业原本是一个非常传统的生猪屠宰加工企业,作为行业中的骨干企业华丽转身,从行业中的生产制造业演变成面向产业的共享服务平台,它的整个转型路径就是:把销售部门的营销能力扩展形成面向全产业的鲜易网-生鲜食材电商交易平台;把肉类的冷链运输能力变成面向全产业开放的冷链马甲-冷链资源交易平台,其它金融、技术等生产性服务业也都面向全产业开放共享,被农业部、工信部、商务部等多个国家部委列为转型升级示范企业。
鲜易的这种“骨干企业利用产业互联网带动产业整体的转型升级”模式得到总理在不同场合的七次点赞,它的一路转型,打造了多个产业共享平台,从企业家转型为产业家,真正的站在整个产业的格局上去看整个产业的转型升级,也实现了企业自身的裂变式成长,最终实现地方政府、园区、骨干企业、生态圈的四赢。同时,我们也看到:这种产业集群的整体转型模式带来了当地区域经济的整体发展,实现了区域产业集群的整体转型升级。在我们嘉兴的毛衫产业,像毛衫汇这样的平台,也是在通过服务型制造不断地带动整个毛衫产业集群的转型发展。
通过前面的典型案例,我们可以看到什么叫“产业互联网”,即通过行业骨干企业牵头建设(可能是一家行业骨干企业,也可能是行业协会发起的多家骨干企业众筹),面向全产业的新型基础设施,为产业中的小b提供一系列的共享和赋能,通过资源整合、价值链优化,降低整个产业链运营成本,提高产业运营质量效益,并通过新的产业生态为客户创造新的体验和社会价值。
产业互联网是数字时代各产业的新型基础设施
以产业互联网落实十九大提出的深化供给侧改革,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如何从过去一家家企业单打独斗的模式,变成以平台的模式形成现代化的新型产业体系的发展?十九大特别强调:着力加快建设实体经济、科技创新、现代金融、人力资源协同发展的产业体系。之后,国家又陆续出台了一系列的如制造双创平台、供应链创新等政策来推动供给侧改革的落实。
什么是供给侧改革,我们发现消费端需求侧的互联网化已经发展的非常火热,影响到我们每天衣食住行的方方面面,然而对应的供给侧却很难满足消费升级的需求。十九大提出社会主义新时代的新矛盾是: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而其中的“不平衡不充分”就体现在供给侧,比如从羊毛——纱线——印染——纺织加工,再到批发,最后到消费者。在需求端的消费互联网,天猫、京东等电商网站已经非常成熟,然而在供给侧整个产业链条很长,产业从业者小而散,就导致大量的供需失衡。这意味着:整个供给侧的生产力水平需要提升,信息需要打通,需要通过产业互联网进行产业链供给侧的打通和闭环,并通过产业互联网平台对产业链上下游企业进行技术、质量、金融等赋能,实现产业链整体转型升级。
近几年,我们服务了上百家不同产业集群的转型升级,而这样的转型升级发生在中国的“东南西北中”每个地方。比如,东部有浙江毛衫企业行业协会打造的毛衫汇平台;南部有粮达网打造的农粮产业互联网;西部有陕煤煤亮子平台和青海牦牛产业互联网平台;北部有黑龙江大豆产业互联网平台;中部有轴研科技工磨具产业互联网。我们也在不断地结合区域政府推动当地产业的转型升级,比如刚刚打造的洛阳产业互联网共享实验室,以及已经启动建设的上海杨浦产业互联网集聚区等。
那么,我们该如何与政府、产业园区、产业骨干企业一起通过产业互联网的赋能平台模式带动产业的转型升级和创新发展呢?
在产业互联网平台发展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产业互联网平台在1.0“信息撮合平台”阶段,平台主要提供撮合交易服务,并提供部分代理报关报检、代开信用证等增值服务;在2.0“行业电商平台”阶段,企业利用建立平台后上下游信息不对称优势直接参与到产业链中,以自营业务为主的第三方垂直行业交易平台,以及利用核心企业自身资源优势,解决企业内部的招标采购问题的平台;而在3.0“产业链综合服务平台”阶段,这是真正有生命力的平台,为产业链参与主体提供金融、物流、技术、质检、资讯等综合集成服务,然后将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第三方的产业资源聚合到平台上来,实现产业链商流、信息流、资金流、物流四流合一,构建起产业的生态圈。因此,在整个产业互联网平台发展过程中,有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就是:“产业”和“金融”的结合。
粮达网以供应链金融作为服务切入点,实现产融结合,两年实现450多亿交易。供应链金融服务是粮达网商业模式正式落地的核心切入点,进而促活了物流服务与交易服务的发展,平台交易日益活跃。可见,通过供应链金融可以形成很好的平台黏性,能让更多的产业从业者到平台上来做一些线上交易,同时,基于在线真实交易,可以让金融机构放心地为产业链中小从业者提供普惠金融服务。
观察粮达网与爱养牛打造的产业链供应链金融模式,在其整个交易过程中,可通过供应链金融、货物仓单动态静态质押模式为贸易商提供金融服务。当我们把上游产业链打通之后,发现该产业链并没有完全形成闭环,于是再往下游看,发现上游的原材料到下游,会经过饲料加工厂,到养牛场,最后蒙牛和消费者。在这样的产业链中,如何通过金融实现全链条贯通,即基于产业链上下游的真实交易为每一环节提供金融的赋能?在整个供应链金融实现方面,通过上下游平台间的组合,把整个产业链从原材料端到消费者端全链条贯通,之后就可以实现以销定产,基于下游的需求进行上游的采购。同时基于全链条的线上真实交易数据,金融服务机构为产业链上下游的每一环节提供供应链金融赋能的服务。
因此,产业互联网未来理想的模式就是:实现整个产业链从原材料端到消费者端全链条贯通。然后利用供应链金融使所有的交易在线化,形成产业链全程的大数据体系、信用体系,产业链每个环节稳定的赚该赚的钱,推动整个产业的良性发展。
最后,总结一下我们产业互联网研究中心的核心任务是:一方面,在研究领域,不断地探索中国各产业互联网的最佳实践,通过最佳实践案例,提炼产业互联网从1.0到2.0到3.0发展的能级提升方法和路径;另一方面,为一个个在产业中进行平台化实践的企业提供模式路径规划、平台搭建、供应链金融实现及深度运营,为政府、园区、实体产业如何真正地通过互联网带来转型升级提供一系列深度服务。